带监的成语
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,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经验,带有“监”字的成语虽然数量不多,但含义深刻,有的警示世人,有的反映社会现象,有的则蕴含哲理,这些成语在日常生活、文学创作、历史研究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。
常见带“监”字的成语
监守自盗
释义:指负责看守的人偷窃自己所看管的财物,比喻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。
出处: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守吏自盗,监守自盗。”
用法:多用于批评官员、管理者或负有保管责任的人滥用职权、贪污腐败。
例句:这家公司的财务经理监守自盗,最终被法律严惩。
监门之养
释义:指看守城门的人所得到的微薄俸禄,比喻待遇极低。
出处: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监门之养,不亏于此矣。”
用法:形容收入微薄,生活艰难。
例句:他虽在政府机关工作,但收入微薄,不过是监门之养,难以维持家庭开支。
监市履狶
释义:原指市场管理者踩踏猪的粪便检查猪的肥瘦,后比喻观察事物细致入微。
出处: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监市履狶也,每下愈况。”
用法:多用于形容观察细致,或比喻事物越深入底层,越能看清本质。
例句:这位侦探办案如监市履狶,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。
以古为监
释义:以历史为镜子,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。
出处:《尚书·酒诰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人无于水监,当于民监。’”
用法:强调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
例句:治理国家要以古为监,避免犯前人的错误。
监主自盗
释义:与“监守自盗”同义,指负责监管的人盗窃自己管理的财物。
出处:《唐律疏议·贼盗》:“监主自盗,加凡盗二等。”
用法:多用于法律或道德谴责。
例句:这位仓库管理员监主自盗,最终被公司开除并移送司法机关。
带“监”字成语的文化内涵
“监”在古代有监督、管理、察看的意思,因此带“监”的成语多与监管、观察、职责相关,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,也体现了人们对道德、责任的思考。
-
警示作用
“监守自盗”“监主自盗”等成语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,提醒人们恪守职责,不可滥用权力,在现代社会,这类成语常用于反腐倡廉教育,强调公职人员应廉洁自律。 -
观察与智慧
“监市履狶”体现了古人观察事物的智慧,强调细致入微的洞察力,这种思维方式至今仍被推崇,尤其是在科学研究、刑侦破案等领域。 -
历史借鉴
“以古为监”强调历史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从过去吸取经验,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,历代统治者都注重以史为鉴,避免重蹈覆辙。
如何正确使用带“监”字的成语
-
注意语境
“监守自盗”“监主自盗”多用于负面评价,不可随意用于褒义场合,而“监市履狶”“以古为监”则适用于学术、管理、历史研究等正式语境。 -
避免误用
“监门之养”指收入微薄,不可用于形容生活奢侈;“监市履狶”强调细致观察,不可用于形容粗心大意。 -
结合现代场景
这些成语虽然源于古代,但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广泛应用,企业管理中可以引用“监守自盗”警示员工遵守职业道德,历史研究可以借助“以古为监”分析社会发展趋势。
相关成语拓展
除了“监”字成语,还有一些与监督、管理相关的成语值得关注:
- 明察秋毫:形容观察极其细致。
- 防微杜渐:在错误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。
- 以身作则:用自己的行为做榜样。
这些成语与“监”字成语有相似之处,都强调观察、管理和责任,可以结合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,带“监”字的成语虽然不多,但每个都蕴含深刻的道理,无论是警示贪腐的“监守自盗”,还是强调观察的“监市履狶”,都在提醒人们恪守职责、明辨是非,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,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更能从中汲取智慧,指导现实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