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范文网

与鸟有关成语,与鸟有关成语有哪些

与鸟有关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、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,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,鸟类作为自然界中灵动活泼的生物,在成语中频繁出现,既展现了古人对鸟类的细致观察,也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与智慧,以下是一些与鸟有关的成语及其含义、出处和文化背景。

与鸟有关成语,与鸟有关成语有哪些-图1


寓意吉祥的鸟类成语

  1. 凤凰来仪
    释义:凤凰飞来起舞,象征祥瑞降临。
    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
    文化背景:凤凰是中国神话中的百鸟之王,代表高贵、吉祥,古人认为凤凰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,凤凰来仪”常用于形容盛世或喜事临门。

  2. 鸾凤和鸣
    释义:鸾鸟与凤凰和谐鸣叫,比喻夫妻恩爱、婚姻美满。
    出处: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”
    文化背景:鸾和凤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鸟,常用于婚礼祝福,象征夫妻和睦、家庭幸福。

  3. 鹏程万里
    释义:大鹏鸟展翅高飞,比喻前程远大。
    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
    文化背景:大鹏是传说中的巨鸟,象征志向高远,这个成语常用于勉励人奋发向上,追求远大理想。


蕴含哲理的鸟类成语

  1. 鸠占鹊巢
    释义:斑鸠霸占喜鹊的巢穴,比喻强占他人居所或成果。
    出处: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:“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。”
    文化背景:古人观察到斑鸠不筑巢,常侵占喜鹊的窝,借此讽刺不劳而获的行为。

  2. 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
    释义:螳螂只顾捕蝉,却不知黄雀在身后伺机而动,比喻目光短浅,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危险。
    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睹一蝉,方得美荫而忘其身,螳螂执翳而搏之,见得而忘其形;异鹊从而利之,见利而忘其真。”
    文化背景: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全面考虑问题,避免因小失大。

  3. 鸟尽弓藏
    释义:飞鸟被捕尽后,弓箭就被收起来,比喻功成后功臣被弃用。
    出处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    文化背景:源自历史典故,反映古代帝王对功臣的猜忌,提醒人们警惕“兔死狗烹”的悲剧。


形容性格与行为的鸟类成语

  1. 鹤立鸡群
    释义:鹤站在鸡群中显得格外突出,比喻人才或品德超群。
    出处:晋·戴逵《竹林七贤论》:“嵇绍入洛,或谓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
    文化背景:鹤象征高洁,鸡代表平凡,成语常用于赞美卓越之人。

  2. 惊弓之鸟
    释义:被弓箭吓怕的鸟,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就惶恐不安。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雁从东方来,更羸以虚发而下之,魏王曰:‘然则射可至此乎?’更羸曰:‘此孽也。’王曰:‘先生何以知之?’对曰:‘其飞徐而鸣悲,飞徐者,故疮痛也;鸣悲者,久失群也,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。’”
    文化背景:成语源于历史故事,强调心理阴影对人的影响。

  3. 鸦雀无声
    释义:连乌鸦和麻雀都不出声,形容非常安静。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绝句三首》:“天风吹月入阑干,乌鹊无声夜向阑。”
    文化背景:鸦和雀本是嘈杂的鸟类,若它们都安静,说明环境极度寂静。


反映社会现象的鸟类成语

  1. 一石二鸟
    释义:一块石头击中两只鸟,比喻一举两得。
    出处:民间俗语,无明确文献记载。
    文化背景:成语体现古人智慧,强调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2. 倦鸟知还
    释义:疲倦的鸟知道回巢,比喻人厌倦漂泊后回归故乡。
    出处: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    文化背景:成语寄托了古人对家园的眷恋,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。

  3. 莺歌燕舞
    释义:黄莺歌唱,燕子飞舞,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,也比喻社会繁荣。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锦被亭》:“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”
    文化背景:成语常用于赞美太平盛世或自然美景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