稼的成语
在汉语中,与“稼”相关的成语虽然数量不多,但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农耕文明的智慧。“稼”本义指种植谷物,后引申为农业劳动或庄稼收成,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,也传递了勤劳、务实的生活哲学,以下是几个经典成语的解析与应用场景。
稼穑艰难
释义:形容农业劳动的辛苦,泛指谋生的不易。
出处:《尚书·无逸》:“先知稼穑之艰难,乃逸。”
文化背景:古代社会以农为本,耕种是生存的基础,这一成语强调了劳动的艰辛,提醒人们珍惜粮食,尊重农人的付出。
现代应用:可用于教育领域,倡导节约粮食;或职场语境中,比喻创业、工作的不易。
不稼不穑
释义:指不从事农业生产,常用来批评不劳而获的行为。
出处: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深层含义:古代社会对剥削阶级的讽刺,强调劳动的价值。
适用场景:批评社会中的懒散现象,或警示年轻人需自食其力。
五谷丰登,稼穑有成
释义:形容庄稼丰收,农业兴旺。
文化象征:五谷(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)代表农耕文明的繁荣,这一成语常用于祈福或庆典。
现代延伸:不仅用于农业报道,也可比喻事业、学业的成功。
寒耕热耘
释义:寒冬耕种,酷暑除草,形容农人全年劳作的辛苦。
出处: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寒耕热耘,力归于上。”
现实意义:成语倡导对劳动者的尊重,也激励人们持之以恒。
成语中的农耕智慧
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将农业活动与社会道德、人生哲理结合。
- 勤劳为本:如“稼穑艰难”强调劳动是生存的基础;
- 批判懒惰:如“不稼不穑”揭露不劳而获的可耻;
- 自然敬畏:如“五谷丰登”体现对天时地利的依赖。
如何正确使用这类成语?
- 语境匹配:在讨论农业、环保或传统美德时引用更贴切;
- 避免滥用:部分成语带有古语色彩,需考虑受众理解能力;
- 文化传播:可通过故事、谚语辅助解释,增强传播效果。